新的开始
四年前,我写了聊聊入职这半年,四年后,我从Google离职了。距离我加入Google已经过去了1687天,现在的全职员工里,已经有超过50%的人是在我之后入职的了。我在Google工作的时间覆盖了从2020年的疫情初起,到2021年的疯狂扩招,再到2023年的首次裁员。幸运的是,不论是疫情还是裁员,都没有怎么影响到我,我只是日复一日的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。时间还是不等人的,2024年12月2日,是我在Google的最后一天。四年多的工作时间里,有许多好的方面,也有许多不好的。
先来说说好的吧。我入职的时候正好赶上疫情开始爆发,股市暴跌,入职时的股票后来涨了许多,虽然不像Meta一样夸张,也还算是体面。Google的食堂在疫情WFH期间一直是关门的,后来开放了我才有机会尝试。说实话,湾区Office的食堂只能是差强人意的水平。相比与亚洲,比如东京、香港的办公室,实在是差距太大。免费的健身房是相当划算的,只要你不在高峰时间去。免费的通勤班车大大节省了我每天上下班的精力,尤其是WFH结束之后需要每周去Office三天。
Google的Infra也是应有尽有,做为一个写代码的,你基本只需要关心代码,其余的东西基本都有相应的工具。很好的Infra所带来的另一面就是对于整体的把握不足。许多人可能写了很多代码,但是却不知道他们是怎么部署到Borg上的,也不需要去了解Spanner和Colossus是怎么设计和工作的。虽然Google的绝大部分代码都是对所有员工开放的,但是能够达到这种主观能动性的人恐怕还是凤毛麟角。
代码和文档质量我想Google也还是在线的。只不过这就导致了很多时候动作不够快,Google在设计文档所花的时间可能比其他大厂都要高不少。但是实际实现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在设计阶段很难完全考虑到,所以即使有详尽的设计文档,在开发阶段所节省的时间也仍然有限。而开发阶段所做出的变动基本上很少会再反馈回设计文档了,很多时候设计文档和最终的代码是有一定脱节的,不过有总比没有好。
Google的更大问题是中上层领导们的眼光和能力不足,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大公司病。一些想法听起来很好,但是没有考虑真正实施起来的难度,又因为想做的东西太多(也是为了抢scope)导致每个项目的人手都处于不足状态。即使现在员工数量相比与我入职的时候已经翻了一番,所有的组始终处于人手不足的状态。归根结底是中层想升职必须要展示自己领导的东西多,但是实际上又没有那么多有意义的项目,所以都在拍脑袋想一些听起来很不错但是做起来一地鸡毛的事情。Google其实不需要那么多Director和Manager,甚至不需要那么多VP,不过只要盈利继续强劲,这个状态也就还能继续下去。
Mid-level的IC我觉得现在不是加入Google的好时机,很难找到有意义又能出成绩的项目。如果有的话,早就被老人占了。对于Entry level和NG来说,Google依然是一个好地方,至少在你感觉出不对劲之前你都可以工作地很舒服,同时还能获得足够的成长。
不管怎么说,我花了十年时间圆了我少年时期的梦,别说一个懵懂的高中生,即使在我读本科的时候我也没有想到过我能真的成为一名Googler,不过完成了的梦想已经成为了过去,现在是时候走出下一步了。